哈尔滨剑桥学院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了更好地执行学校的人才培养规划,结合学校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2007年《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等文件,制定哈尔滨剑桥学院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改革方案。
我校大学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是:
1、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可持续的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
2、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积极开展全人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以英语为教学语言开展国际商务等高级职业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国际化职业竞争力;
4、开展英语国际学术交流和英语学术写作等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国际化学术竞争力。
授课教材:
精心选用不同层次的教材,充分注意到了不同级别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注意不同层次的教材之间知识的连贯性。选用教材:
(1)全新版大学英语1、2、3、4册(Text A、B);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1、2、3、4册;大学英语口语教程;考研英语真题; (A级学生)
(2)全新版大学英语1、2、3、4册(Text A);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1、2、3、4册;大学英语口语教程;大学英语四级真题; (B级学生)
大学英语分层设置:
根据学生高考英语入学成绩将英语学习者分成A、B两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分级建议选择相应级别的课程学习,被建议到高级别课程学习的学生,也可以选择普通级别课程的学习。为了便于教学管理,每个层次学生按原行政班或专业相对集中编班。对A、B两个级别实行动态管理,即根据上一学期的成绩、表现及学生自己的意愿,允许进步突出的学生在新学期转到上一个级别。当然学习态度较差,成绩大幅下滑的学生也有必要被转到下一个级别。这一规定对暂时成绩处于下游但有上进心的学生是一种鼓励,对分层次教学的完善也是一个必要的补充。
A级学生英语基础较好,求知欲强,在学习方法上有自己的一套经验,有较好的接受能力,成绩稳定。对教师的要求一方面教学要有深度和广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并适时的补充一些课外内容。另一方面对学生要求也相对高一些。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在教学活动中自学和作业都处于主体地位,重视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教师在点拨和引导的过程中,给学生留下创造性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B级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但缺乏刻苦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不够稳定。相应的学习方法要多引导,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熟练运用。通过引导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尽量向A级同学靠拢。这部分中个别学生对英语缺乏足够的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不理想,对英语学习没有自信。对他们应该着重于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反复操练,侧面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尽量多给他们施展自己才华机会,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创造一种和谐、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采取课堂面授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重视持续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中课堂面授12学分,自主学习3学分。大学英语课程按照“9+3+3”模式设置,采用分级教学方式。其中9学分列入公共必修课板块,3学分列入公共选修课板块,3学分列入自主学习课程板块,共计244学时。
新生根据考试成绩,分成“A、B”两个起点级别,实施分级英语教学。鼓励学生在修完15学分的大学英语公共必修课后,结合专业需求与个人兴趣,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继续修读大学外语模块的其他课程。
模块设置(必修部分)
大学英语公共必修课着重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9学分)。
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可持续的研究性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
课程举例:大学英语1、大学英语2、大学英语3、大学英语4、大学英语视听说、大学英语口语等。
模块设置(选修部分之一)
大学外语公共选修课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基础与国际视野(3学分)。
培养目标: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积极开展全人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课程举例:跨文化交际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诗歌欣赏、西方视野下的中国文化、西方文化英文经典选读、英语影视文化等。
模块设置(选修部分之二)
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3学分)。
培养目标:以英语为教学语言开展国际商务等高级职业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国际化职业竞争力。
课程举例:商务英语翻译、职场英语写作、高级职业英语、管理与沟通英语、商务英语、高级商务英语、跨文化商务交际、办公室口语等。
模块设置(选修部分之三)
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3学分)。
培养目标:开展英语国际学术交流和英语学术写作等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国际化学术竞争力。
课程举例:学术英语阅读与写作、国际学术会议英语、学术英语口语、科技英语翻译等。
教学要求:
A层次:
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本课程四册结束后,学生应达到大学英语六级水平:
1. 听力理解能力:能基本听懂来自英语国家人士的谈话和讲座,能听懂语速每分钟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基本听懂外国专家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掌握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2. 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和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事件、理由等,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3. 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阅读英语国家报刊杂志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阅读速度为每分钟80词以上,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20次以上,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或寻读。能够基本读懂自己专业方面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4. 书面表达能力:能写日常应用文,能写自己专业论文的英语摘要,能借助参考资料写出与专业相关、结构基本清晰、内容较为丰富的报告和论文,能描写各种图表,能就一定的话题在半小时内写出160次以上的短文,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文理通顺。
5. 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翻译一般英美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科普文章,并能撰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5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汉字。译文通顺、达意,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
6. 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5500个单词和1200个词组,其中约25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熟练运用的词汇。
B层次:
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本课程四册结束后,学生应基本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
听力理解能力:能基本听懂日常生活用语和与职业相关的的一般性对话或陈述,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00~12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
2. 口语表达能力:能就日常话题和与职业相关的话题进行比较有效的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 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一般题材及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中等难度的英文材料,理解基本正确。在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7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90-120词,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和寻读。能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教材和题材熟悉的英文报刊文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4. 书面表达能力: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就一般性话题在30分钟内写出120词左右的命题作文,能模拟套写常见的应用文,如信函、通知、个人简历等。内容完整,语言表达准确,语义连贯。
5. 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将一般性题材的文字材料和与职业相关的一般性业务材料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25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200个汉字。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
6. 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4500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约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熟练运用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