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党史专项学习

发布时间:2021-08-01浏览次数:29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外国语学院党组织通过集中领学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将不同层面的“四史”教育落到实处,让党员深化对于“四史”的认识,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一、《党史故事100讲》之建国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努力最终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下午1点左右,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大**,正式拉开帷幕。学生们火烧了赵家楼曹汝霖的住宅,痛打了章宗祥。学生的爱国行动,更是赢得了全社会民众普遍的支持。上海工人很快发起了反帝爱国大**。工人**后,就和学生一道展开各种爱国活动,散发宣传品、上街**。从5月4日北京学生运动的爆发,经过6月5日“三罢”斗争迫使6月10日曹、章、陆被免职,再到6月28日中国代表巴黎和会拒签和约,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但是,多数人却并不知道,它的第一个中译本是在浙江一个小山村里诞生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正处在时局大动荡和思想大解放的状态,各种新思潮来势汹涌,冲开了传统的思想禁锢,围绕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态度,那几年里知识界先后发生了三次论争。通过三次论争,马克思主义理论脱颖而出,成为新思潮中的主流。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论争中廓清了思想上的迷雾,逐步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第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逐渐发展成矛头指向党的领导层的政治运动。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毛泽东发动这场“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但他对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这时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过去几年的农村“四清”、城市“五反”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采取断然措施,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才能揭露党和国家生活中的阴暗面,把所谓被“走资派篡夺了的权力”夺回来。这是在六十年代中期发动“文化大革命”在思想上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一文,是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这篇文章的写作和发表是江青秘密策划的。文章点名批判北京市副市长、明史专家吴晗,实际上涉及中央领导层在许多重大政策问题上的不同意见。文章发表后,《人民日报》和北京各报在十多天内没有转载。北京市被批评为“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毛泽东说:《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这使对《海瑞罢官》的批判带上更为严重的政治色彩。此后,批判涉及的范围迅速扩大。

 

三、红色故事汇- 陈中伟   

陈中伟(1929.10.1-2004.3.23),医学家。浙江杭州人。1954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骨科主任、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63年首次为全断右手施行再植手术成功,开创再植外科,被国际医学界誉为断肢再植奠基人。将显微外科技术用于再植和移植手术,使断手指再植成功率由50%提高到90%。1973年为1例前臂屈肌严重缺血性挛缩病人施行带血神经游离胸大肌移位再植手术成功1977年成功地进行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手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及其他原因造成长段骨缺损还先后成功地进行了复合皮瓣移植和游离第二足趾再造拇指手术。1997年创用移植足拇再造手指控造的电子假手。据2019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官网显示,陈中伟专著有《显微外科》、《创伤骨科与断肢再植》等10本,发表论文130篇,其中33篇发表在国外医学杂志上。

 

四、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再现11位共产党人的感人故事—第五集:第六集:张朝燮的“两地书”

这些是张朝燮和妻子王经燕的大部分书信,现存于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一页页泛黄的纸张,满含着烈火永生的心语,读来让人潸然泪下。“就是我们的感情也要社会化,不要把对于私人感情的热烈,超过对于团体感情的热烈。”“我们的特别关系是永久存在的,不过现在我们只能把牠埋在深深的胸怀里。不然就要误了我们公共的使命”。

这是1927年3月27日张朝燮生前写给妻子王经燕的最后一封家书。张朝燮出身于官宦之家,王经燕的父亲是永修县的“首富”,俩人均出身富贵,家境优越,却毅然放弃了安逸与悠闲,走上革命道路。1919年春节后,青梅竹马的张朝燮和王经燕喜结连理。1924年,张朝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期间当选为***江西省党部工人部长,1925年,在丈夫的影响下王经燕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秋,王经燕受党组织派遣,准备前往万里之遥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以革命事业为重的张朝燮鼓励内心犹豫的妻子服从组织安排,不要留恋家庭和孩子。行前,张朝燮填词一首,装入信封,让妻子在旅途中拆读。这首《念奴娇·送别》的词中,没有长亭送别的依依不舍,也没有西出阳关的悲哀与凄凉,猛进猛进,学成归来杀贼。催人奋进,激烈豪迈。此后两年间,虽远隔万里,但鸿雁传书、互诉衷肠。厚厚的信笺,见证了一对远隔万里的革命伴侣之间的两情相悦、共同成长,他们为着共同的理想和初心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通过此次党史专项学习的讲授,让支部全体党员进一步体会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坚强意志,进一步懂得信仰的力量和魅力。全体党员纷纷表示,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不懈奋斗!勇担历史重任,在新征程上履行好“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

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支部